
近日,亞馬遜悄然測試一項重磅新功能:生成式AI驅動的音頻商品摘要。這一功能依托于大語言模型,將產(chǎn)品文案、評價提煉為簡短的音頻內容,買家無需閱讀文字即可快速獲取關鍵信息,幫助買家在瀏覽商品時“用聽的就能了解產(chǎn)品亮點”。這一功能也揭示了運營內容優(yōu)化的核心方向——精準的文案內容表達與數(shù)據(jù)驅動的AI算法適配。
一、亞馬遜利用生成式 AI 音頻推薦產(chǎn)品
亞馬遜上線的AI音頻推薦,目前在部分商品頁面測試。新增了一個按鈕——“Hear the highlights”(聆聽亮點),點擊后,買家將聽到一段由AI生成的簡短音頻對話,內容圍繞該商品的主要特征、賣點與用戶使用體驗。

圖片來源:亞馬遜

圖片來源:亞馬遜
這一變化意味著:亞馬遜不僅在文字層面推薦商品,還要開始“用聲音”替賣家銷售了。這不只是購物方式的升級,更是賣家運營思維的轉折點。
亞馬遜表示,這些這些短音頻摘要由AI自動生成,核心過程包括:
1、從產(chǎn)品頁面提取關鍵信息(如標題、五點描述、A+頁面等);
2、分析買家評論,抓取高頻詞提及的優(yōu)缺點;
3、結合網(wǎng)絡資源(例如產(chǎn)品新聞、專業(yè)測評等);
4、用自然語言生成腳本,并轉為音頻形式,模擬“購物專家”的語氣。
可以說,亞馬遜將“產(chǎn)品研究”交給了AI,讓買家在碎片化場景(通勤、做飯、運動中)也能快速獲取產(chǎn)品信息。
對賣家的直接影響:你的文案,亞馬遜AI能否讀得懂嗎?AI語音推薦的底層數(shù)據(jù)來源,絕大多數(shù)來源于文案。AI并不會替賣家潤色文案,只會根據(jù)文案精準捕捉賣家文案上的信息。
換句話說,如果賣家的文案堆砌關鍵詞,缺乏可讀性,AI會生成語義模糊,內容就會“平平無奇”,沒有重點的音頻內容,內容就會“平平無奇”,用戶自然無感;如果五點過于模版化,A+頁面沒有提煉賣點,只是堆圖堆文,那么,AI生成的語音摘要就可能錯失重點、忽略優(yōu)勢,甚至“放大缺點”。
這意味著:AI是否能幫你賣貨,取決于你提供給它什么樣的信息。因此,賣家的listing文案不僅需要“寫給用戶看”,還要寫給亞馬遜的AI算法看。
二、重視COSMO算法
此次AI音頻摘要功能的測試推出,小匠覺得與亞馬遜去年推出的“COSMO算法”密切相關。
COSMO算法強調以用戶行為為中心,聚焦用戶的搜索意圖和使用場景。通過捕捉用戶的搜索行為數(shù)據(jù),構建人群化和場景化的關系,更好地理解用戶購買需求。該算法不僅僅依賴傳統(tǒng)的點擊率、轉化率等行為數(shù)據(jù),而是更注重“內容質量”、“用戶互動深度”、“用戶意圖需求”的整合評分。
AI語音推薦的上線,很可能是COSMO的進一步延伸:讓買家的購物行為更輕松,轉化更高效。當然它不是替代搜索,而是替代“研究”這個行為。
COSMO算法會將AI音頻摘要的生成質量作為影響因素之一:
未來,小匠覺得,AI音頻內容可能不僅會存在于商品詳情頁,也可能作為搜索結果或廣告展示的一部分。例如,當用戶搜索“便攜藍牙音箱”時,平臺可能直接在結果頁展示音頻摘要:“這款音箱續(xù)航強勁、防水設計,適合戶外運動。”
在這種新機制下,誰能提供更優(yōu)質、結構化的信息供AI提取,誰就可能獲得亞馬遜更高的搜索權重傾斜。
隨著COSMO算法的部署覆蓋越來越全面,亞馬遜賣家們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運營策略,才能適應這種變化。通過對用戶意圖的深入理解和對個性化需求的把握,COSMO正在重新定義產(chǎn)品展示的方式。在未來的運營中,我們必須將重點從“產(chǎn)品”轉向“用戶”,更關注用戶的意圖需求,而不是單純地匹配產(chǎn)品的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