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跨境同行們感受到沒有,自從2016年跨境電商井噴式漫延以來,越來越多的實業(yè)投資者、傳統企業(yè)開始入場這片新藍海。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自2017年以來,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規(guī)模在5年內增長了近10倍。21年,跨境電商進出口達到1.98萬億元,同比增長15%。
我不太懂資本世界的邏輯,但是很多行業(yè)的例子足以證明:只要資本開始入駐,輕小賣家會很慘...
為什么?因為大家都不傻,媒體大肆炒作的時候往往是資本市場要比實干紅火。大家一起悶聲發(fā)財,而媒體和資本不炒作的時候,對于小型創(chuàng)業(yè)者往往是更好的機會。
其實,進入跨境行業(yè)門檻并不高。但目前這種狀況下,想做大做強真的還是要看資源和背后供應鏈的實力,中小型賣家根本就耗不起、也爭不過。
可能你會有疑問,目前的狀況是什么狀況?當然是卷、瘋狂的卷、無底線的卷,上方資本施壓、下面卷成一團亂麻......夾在其中有苦難言。
這種局面接近于無解,這幾年,我經常會在深夜工作結束的時候思考,思考我付諸心血和熱愛的跨境電商市場為什么會走到這一步?直至去年創(chuàng)立新精鋪的前一個月,我終于想通了這個財富游戲為什么會如此“難以通關”。
第一個點:現在所有賣家的玩法真的已經接近同質化了。
要知道,18、19年的時候,我們所說的同質化只是單純的指產品同質化。無論FBA還是FBM賣家,大家只是在產品和貨源上的供應鏈渠道太單一。
而現在呢?運營手段、技術、物流渠道和服務商資源都在同質化,精修頁面、埋詞、推廣都成了公式化基礎操作。
再加上各種軟件插件保駕護航,你的競爭對手有什么動向,在哪個位置上了促銷,互相之間都一清二楚,白熱化競爭下根本不存在什么藍海類目。
第二個點:在破壞商業(yè)生態(tài)這件事上,我們的本土賣家有著無窮的“智慧”。
這件事其實是非??植赖?,我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過一個故事,由于時間久遠具體是哪本書記不太清了。講的是中國人和猶太人開加油站的故事,大體是這樣說的:
猶太人在一個地方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很好,然后第二個猶太人就來開了一個餐廳,第三個猶太人就開了一個超市,這片區(qū)域很快就繁華起來了。
中國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很好,第二個中國人肯定開第二個加油站,第三個、第四個…
早在15、16年跨境電商最開始的時候,真的就相當于歐洲中世紀大航海時期的撿錢時代。產品只要上架就出單,利潤率45%起步,根本不需要什么運營,運營就等于是在浪費上架Listing的時間。
但現在呢?單是一個選品就讓你無法下手,哪怕你想去模仿做的比較好的同行都會無奈發(fā)現:即便身處同一棟寫字樓,也不太清楚對方做的是哪些類目的Listing,誰也不會在這么艱難的時刻暴露自己的產品。
更難受的還在后面,因為時不時會有一些老賣家扔出一句:想要做大做強?FBA發(fā)起來!其實這句話還可以這么理解,就像王思聰勸你買別墅不要貸款一樣......
FBA+精細化運營,這樣的重資產運作跟賭博無異。對于輕小型創(chuàng)業(yè)者,組建一支專業(yè)運營團隊,再發(fā)幾柜的貨過去,重倉滯銷風險暫且不談。FBA壓了那么多貨,鏈接一死傾家蕩產,為了保障鏈接安全,產品質量起碼得說得過去吧?單單靠我們手里這些錢,怎么去和優(yōu)質一點的工廠去談價?進不進得去門都不一定。
沒有了價格優(yōu)勢,FBA的意義又是什么?后面的結局想都不用想,我用自身經歷提前告訴大家,等待你的將會是:利潤太低導致推廣引流畏手畏腳、然后是滯銷、過季、長期倉儲附加費、清倉打折保本、付費銷毀處理、關店鋪走人。
痛定思痛,經歷過這些心血與金錢的教訓后我發(fā)現,FBM才是新人邊做邊學邊賺錢的最好方式,是屬于輕、中小型賣家積累財富擴大經營的正確思路。
但是讓越來越多的人有疑問的一個點,那就是為什么現在FBM的訂單越來越少了?引用名偵探柯南的一句話,當所有不可能的因素排除之后,剩下的那個就是正確答案: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還是出在運營上。
在做一件事之前,我習慣先來梳理自己目前急需解決的痛點。
1.FBM鋪貨模式的首要任務,是大量吸取新品流量。所以要堅持在各細分類目上新,從而獲得:可以在后期進一步精細化運作的潛力產品。
2. 亞馬遜用戶群體對Listing的感知度大幅提升,對于上新產品的圖片、文案、關鍵詞同樣要做到高標準。要按照FBA鏈接的要求去打磨。
3.又要堅持上新測款,又要高水準編輯Listing,小賣家每天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怎么能完成?怎么堅持下去?
在吸取失敗經驗并且想明白這些點之后,一個新的鋪貨模式在腦海隨即誕生:新精鋪。
我的個人性格一直屬于行動與思想同步進行的那類型,當時這個火花激發(fā)出來之后,立即付諸于行動。經過好多個日夜的溝通、多方的資源對接整合、團隊組建與事業(yè)部籌劃,”新精鋪供應鏈”于2021年8月正式成立。
于公于私,我的愿景和交給團隊去完成的使命只有一個:建立一個互惠共贏的健康運營模式,幫助輕小型賣家高效上新、穩(wěn)定出單。先幫助新手快速盈利,再去打磨可能成為爆款的潛力產品,努力將創(chuàng)業(yè)風險控制到最低。
促使我下定決心投身新精鋪共贏模式的理由,你不妨也來聽聽。
1.在一切開始之前,新精鋪的首要作用就是:
把運營中最重要的2大板塊(選品+Listing編輯)細分出來,專業(yè)選品團隊負責拓寬選品思路不斷發(fā)掘潛力產品,并規(guī)避掉95%以上的侵權違規(guī)問題。
然后由產品開發(fā)團隊將圖片精心修整、將繁雜的關鍵信息補充完成。
讓賣家有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Listing優(yōu)化和訂單、郵件處理上,達到訂單成倍的提升。
2.經過初選調研→侵權審核→美工編輯→文案編輯→終身通過5個流程處理之后,合格產品會交付至我們ERP的產品庫中。用戶可以自由選擇并刊登上架,出單后通過定制化ERP處理訂單、處理物流、查看財務報表等。
2. 新手用戶和輕小型創(chuàng)業(yè)者最怕的是什么?沒有任何指引與基礎性服務的對接,導致在一些很低級的問題上浪費掉大量時間。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從一開始就設立了4V1的用戶對接群,從物流、運營、產品、系統4個方面,免費提供無死角的技術指導與對接。
3. 按照我們最終的思路,精鋪只是第一步。還有產品設計、供應鏈管控、運營模式等等,只有當其中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打通了,才能抓取到數據和特點,而這時精細化的鋪貨模式則能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進行真正的精細化運營。在這樣的大前提之下,賣家通過精細化運營獲利,做成規(guī)模品牌也將指日可待。
其實今天寫下這么多話,有一直以來對這份事業(yè)的吐訴真情,也有對近期一些問題的回應。
最近大家應該也看到過一些跨境電商媒體對新精鋪模式的”深度剖析”,產生了很多疑問。
任何事業(yè)起步之初都是艱難的,既然說到互利共贏,那我們的盈利核心是和用戶掛鉤的,前期只會有一個基礎開戶費用,維持公司的基本運作成本。
而且我們的盈利點目前也是依托于強大的產品庫,通過產品庫產生的訂單收取的費用。
再加上我們在深圳完全透明的倉儲物流體系和供應鏈資源,放眼整個魚龍混雜的跨境電商市場,又有誰可以做到這樣?
至于一些言不符實的高額培訓費、獨立站韭菜騙局,著實讓我們這群熱愛跨境事業(yè)的人感到無奈。我們與賣家共生共利的經營方向跟這些輿論可以說是南轅北轍,是真是假大家心里自會有數。
任何新模式想要破局,一定會遭遇強大阻力,還好我們一直在堅持著這個正確的方向、一直在陪伴著一群最可靠的跨境戰(zhàn)友。
每個取得成功的用戶,都是我們在跨境事業(yè)上交出的滿分答卷
愿重重阻隔擋不住我們在頂峰的相會
愿茫茫時間帶不走你我對事業(yè)的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