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主要給大家去拆解電商算法中的一些細節(jié),其實有關亞馬遜的A9算法,基本沒有人能夠吃透所有的細節(jié),因為對于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來說,內部的算法都是機密中的機密。
但是對于我們電商人來說,我們只需要吃透算法的本質就可以了,因為算法本質上是相通的,無論是國內的電商平臺還是國外的電商平臺,內在的邏輯都是一樣的。電商說到底最后是要做成一個生態(tài)的,在用戶跟商品之間建立一個高效的鏈接。
比如說對于亞馬遜平臺來說,亞馬遜存在的意義就是幫助用戶獲取所需,幫助賣家更快的賣貨,就是這么的簡單粗暴,沒有任何復雜的地方。
對于用戶層面來說,用戶希望能夠更快更好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比如說用戶搜索“蘋果”,他說希望搜索出來的一定是一個“好蘋果”,而不是“爛蘋果”,除此之外這個蘋果的價格一定要是比較合適的,不能過高。
任何的一個電商平臺都需要解決一個交易-轉化-留存-復購的閉環(huán),只有形成這樣的閉環(huán)平臺才能夠不斷的做大體量,才能夠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才能夠推動亞馬遜的“飛輪”
飛快的轉動。

那對于A9算法來說需要做到哪些細節(jié)才能夠做到這一點呢?下面我們開始進行深度的剖析:
第一點:輔助輸入,提升易用性
對于第一點,如何才能夠提升用戶的搜索體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到“輔助輸入”,這一點對應的其實就是亞馬遜的搜索下拉框,當你開始搜索第一個字母的時候,平臺已經開啟了智能化的匹配與猜測模式,自動會輔助賣家進行檢索,提升整個用戶的搜索體驗以及購物效率。
而匹配關鍵詞的來源其實就是近期的高搜索熱度詞,比如說我們搜索“t”
這個字母的時候,“toilet paper” 是匹配出來的第一個keyword,這很直接的就是代表了 “toilet paper” 在“t”
為首字母的搜索詞中的熱度高居第一。
聰明的亞馬遜賣家會把這個作為選品、追熱點的重要參考因素之一,這是不是又是一個全新的選品技巧呢?

第二點:輔助決策,提供信息
輔助決策中有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做用戶引導,簡單來說就是幫助用戶找到所需商品,盡快完成交易。
在這個過程中平臺會提供相對應的輔助信息來給用戶做參考和決策,最常見的案例就是我們在搜索一個keyword進入到一個listing的內頁之后,在內頁的下方平臺會進行智能化的匹配。
平臺的最終目的就是就是輔助決策,提供相對應的客戶最想要的輔助信息,幫助客戶盡快的做出決策。這邊有一個“平臺思維”在里面,平臺只會想著辦法留住客戶,成交客戶,而至于客戶在哪一家產生最終的購買,對于平臺來說是不care的。(當然低質量的產品早就被算法所pass掉了,也不會出現(xiàn)在平臺的推薦范圍之內)
第三點:提升搜索體驗和搜索質量
搜索體驗的提升來源于平臺有多么懂用戶,最常見的案例就是我們在平臺檢索的時候打錯字,在這種情況下平臺依然可以給我們檢索出我們真正想要的產品。包括歷史搜索詞的展示頁面。
包括我們的前臺搜索頁面的側邊欄的類目搜索引導、品牌搜索引導、review搜索引導以及產品特征的搜索引導,所有的搜索引導細節(jié)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整體的用戶搜索體驗。


包括當我們在檢索一款產品的時候,搜不到我們想要的產品,這個時候平臺也會根據(jù)數(shù)據(jù)分析模型為我們進行相關搜索的引導推薦,這本質上也是提升搜索體驗的另一種方式。

除此之外為了快速的提升用戶的搜索體驗以及檢索速度,亞馬遜平臺其實也會有“千人千面”
的算法展示,很多亞馬遜賣家會以為只有淘寶才會存在類似的算法推薦機制。
其實亞馬遜也是存在的,最典型的就是我們在搜索很多的產品之后,亞馬遜會針對每位不同的賣家有搜索歷史記錄的展示,最大化的方便賣家找到自己曾經瀏覽過,但是并沒有購買的產品。

其實衡量電商搜索體驗的好壞,無非就是以下兩個標準:第一個是快,衡量快的標準無非就是人工完全自主輸入占比整體輸入的比率,比率越低說明用戶檢索越快。第二個就是好,衡量好的標準也就是我上文提到的,轉化、留存與復購,這個數(shù)據(jù)越好,代表著整體用戶的購物體驗越好。
本篇有關亞馬遜的電商搜索算法的細節(jié)化的拆解就給大家寫到這里,可能相對之前的干貨文章來說,算法類的干貨文章會更加難理解和消化一些,但是敏哥認為有價值的信息往往值得反復去讀,反復去學習和思考,后續(xù)敏哥也將在后續(xù)的文章中繼續(xù)為大家拆解更多的算法細節(jié),施比受更有福,加油吧!
來源:敏哥跨境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