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波漲幅從10月底悄然開始,在11月底有了大爆發(fā),至12月初,幾乎所有東南亞主要港口的運費,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增幅普遍接近一兩倍之多。

圖源:央視財經報道
以華南到胡志明港為例,從十月底到十二月初,前后一個月時間,一個40尺集裝箱海運費就從500美金左右暴漲到了2000至2500美金,最高漲幅高達5倍。
目前從船公司拿到的一手運價中,國內到東南亞國家航運價格上漲了500至1000美元不等,與前兩周相比漲幅達80%至200%不等,其中20GP/40GP/40HQ柜子運價分別為1530美元、3060美元、3060美元。
要知道,疫情前東南亞的運費僅有200-300美元左右。

船東海豐國際12月初東南亞航線執(zhí)行運價
而各級代理商手中的艙位柜子,價格也“聞風而動”。有貨代放話說:本周最高價,就是下周最低價!

圖源:央視財經報道
暴漲原因或與東南亞多個航班取消、艙位縮減等有關。
今年7、8月份,東南亞疫情暴發(fā),不少船東將運力抽調去火爆的遠洋航線。但國外持續(xù)塞港擁堵,很多船一時半會回不來。原定船期被打亂,再加上停航、跳港,導致東南亞航線當前一個月4班船可能變?yōu)?班,甚至1班,運力削減嚴重。
此外,東南亞各大港口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擁堵。比如馬來西亞丹戎帕拉帕斯港(TANJUNG PELEPAS)的擁堵就相當嚴重,影響到一些東南亞目的地的貨物接收。
根據馬士基最新的亞太區(qū)供應鏈市場趨勢報告(2021年11月),全球主要港口動態(tài)如下表:

綜合性海運服務數字化平臺Sea Explorer截至11月29日的數據顯示,基于港口效率、惡劣天氣、船舶本身的情況,目前全球范圍內至少有495艘船舶等待靠泊,各大洲的許多港口都面臨著運營中斷。
已有船公司迅速將集裝箱運力從擁堵的美西掉頭轉向了亞洲線。
萬海航運表示,其正在將船只從其六條亞洲—美西航線轉移到其亞洲內部航線。萬海航運總經理Tommy Hsieh在宣布前9個月財務業(yè)績時表示,由于年底是亞洲內部貨物運輸的旺季,通過將運力從美國西海岸轉移到亞洲內部航線,可能會使利潤最大化。
展望明年,萬海指出,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CEP)上路及東南亞各國解封后,近洋線市場需求強勁,“近洋線運價不敢說拉高,但會維持高檔水準。”
目前,上海航交所最新SCFI運價指數再飆新高,美東、美西、東南亞線運價全面大漲,其中美西線更是一舉突破7000美元大關,創(chuàng)下歷史最高紀錄。
根據SCFI最新報價:
1. 美西線每40尺柜7019美元、周漲4.2%,沖出新天價;
2. 美東線每40尺柜10623美元、周漲1.8%,連續(xù)兩周上漲;
3. 東南亞線每20尺柜1266美元、周漲12.6%。
由于今年運費飛漲、艙位不保,有不少習慣于FOB的買家出于風險轉移的角度考慮,改走CIF,對此,我們外貿企業(yè)務必注意變化,保持關注運費,即時更新報價!
(來源:跨境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