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開年后,Temu對違規(guī)行為的打擊力度升級至“史上最嚴”。繼2月份嚴打“跑水單”后,Temu最近又盯上了本土店。
整頓不停!Temu盯上本土店
近日有不少賣家反饋,自己的本土店因“資料不實”被封禁,賬戶余額也遭凍結。官方給出的原因是:注冊資料不實。
有些賣家是通過中介購買的當地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EIN稅號等資料,完成的平臺入駐,現在平臺查下來,這些資料根本對不上號,故被判定為造假。
企業(yè)地址與證明文件不符,或使用海外倉地址來冒充本地辦公地址。
盡管Temu本土店入駐規(guī)則明確規(guī)定了賣家需提供真實合法的資料,但由于本土店處于平臺早期,相關審核體系的尚未成熟給了一些賣家“鉆空子”的機會。隨著當下平臺機制的不斷完善,這些灰色漏洞正被快速封堵,賣家也將面臨遲來的懲罰。
屢遭封禁,艱難的合規(guī)之路
近日,Temu在烏茲別克斯遭遇重大挑戰(zhàn)。據烏茲別克斯坦國家遠景計劃署(NAPP)和稅務委員會消息,自2025年3月20日起,Temu平臺將受到限制。原因是Temu未能滿足烏茲別克新電商法規(guī)的要求,包括未在烏茲別克注冊為本地法人實體。此外,Temu還存在數據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及稅務繳納等方面的合規(guī)問題。
而此前,Temu也因合規(guī)等相關問題在越南被按下暫停鍵,止步于東南亞。
除了烏茲別克斯坦,近年來多個國家加強了對外國電商平臺的監(jiān)管。
例如,2023 年底,歐盟要求跨境電商平臺遵守《數字服務法》(DSA),并對數據保護、知識產權及稅務合規(guī)提出更高要求。此外,印度、印尼等市場也相繼推出對跨境電商的限制措施。
目前,Temu尚未就本土店掃蕩事件予以公開回應,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嚴打的背后,是Temu出海路上的必然選擇。
重壓之下, Temu開啟“合規(guī)元年”
各種政策變革重壓之下的2025,被賣家稱為是Temu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合規(guī)元年”。
跨境電商的快速發(fā)展帶來了諸多機遇,但也伴隨著法律風險。如果平臺縱容虛假本土店的存在,可能會被歐盟、美國等地區(qū)的監(jiān)管機構認定為“協助逃稅”,從而面臨巨額罰款。隨著全球對跨境電商的監(jiān)管日益嚴格,特別是針對那些利用虛假資料繞過平臺審核的行為,監(jiān)管機構可能會將平臺視為幫助商家逃避稅務責任的“幫兇”。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合規(guī)經營已成為跨境電商平臺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目前,SHEIN、TikTok Shop等競爭對手已經建立了嚴格的本土化入駐門檻,確保平臺上商家的合規(guī)性和合法性。面對這一局面,Temu要想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通過不斷完善審核機制,整治虛假本土店,維護合規(guī)賣家的資源,建立更堅實的競爭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