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低價產品的賣家,他們的快樂你是不懂的。
今天茶掌柜給大家分享一位賣家在亞馬遜上售賣低價產品而月賺百萬的故事。

劉瑤,深圳人,14年畢業(yè)后留在上海做了2年的B2B,后來辭職回深圳開始一個人亞馬遜創(chuàng)業(yè)。
目前團隊7個人,月銷售額400萬左右。
0 1
做亞馬遜3年多,雖說賺錢沒有那么多,但還是經歷了一些事,踩過一些坑。
亞馬遜多苦,多累,做過的都知道,也沒有必要在這里賣慘浪費大家的時間。
今天之所以來分享自己的故事純粹是因為最近老是聽到有人說:
亞馬遜不好做,選品又難,根本不賺錢,賺的一點點錢也拿去買庫存了。
對此我想問一下大家的產品是高單價的還是低單價的?
因為在以前,售價低于10美金的產品,我看都不太想看,我一直覺得老美不會買這些廉價產品。
于是我選的產品基本都是質量品質非常好的,一般單價都在30-50美金左右。
差評是沒有了,但結果經常是,花上百元采購價的產品,剛出二三十單的時候,感覺利潤很可觀,后面賣起來了,需要批量補貨的時候,發(fā)現錢根本就周轉不過來。
而這類貨的工廠的生產工期還比較長,如果想不斷貨就需要提前很久就做好訂貨工作。
記得有一次準備秒殺,提前備了大量貨過去,結果listing突然遭受審核被下架了,那段時間每天都是在焦慮中度過的。
真的就是大家說的,錢沒有賺到,賺到的是庫存。
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是處于清庫存的狀態(tài)。
0 2
直到18年2月份參加了一個亞馬遜賣家線下交流分享會,這種狀態(tài)才慢慢的變好。
當時有一位賣家說,他們公司有一個很厲害的運營,說不管什么產品,新品上架5天就能出單,然后還給我們看了他們后臺的截圖。
的確是每一款都有出3-5單,在佩服他們運營人員的厲害的同時,我的注意力卻被截圖中他們的產品的單價吸引了。
產品單價都是在15美金以下,還有一款是6.79美金的產品。
“6.79美金的產品,有利潤可以賺嗎?”我不禁拋出了我的疑惑。
在場的其他賣家好像對這個問題也存在疑慮,于是很多人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那位老板說,我們的這款產品的成本是5.4RMB,售價6.79 美金,收款3.19美金,海運發(fā)貨,利潤各位可以算一下。
“那這樣的小產品,做起來會不會很累,一般能做出多少的單量?”坐我旁邊的一位看起來比較年輕的賣家問了出來。
給我們分享的那位賣家說:“我有一個店鋪,全部都是10美金以下的,每個月出5W單,每個月賺百來萬,你會覺得累?”
0 3
那天回來之后,我開始反思之前自己對低價產品的偏見,后來又注意到了一些我身邊做的比較好的朋友,大都是做低客單價產品。
比如說在坂田賣手表表帶的前同事和在寶安賣硅膠戒指的同學,他們的月利潤都是在100萬以上的,賣的全是幾塊錢的小玩意兒。
看到這種情況后,我開始對低價產品來興趣了,并且也嘗試在我的店鋪里上架一些低價產品。
差不多半個月后,我挑選了一款眼罩上架,然后砸了一些錢。
等看到它的單量起來后,我又開始找工廠開模,一個產品的成本就4塊錢,賣個十美金。
旺季的時候,光這些眼罩一個月就有50多萬的利潤。
眼罩成功之后我又開始開始搗鼓耳機的硅膠保護套,幾條鏈接,后面每天出一兩百單,全部走空運紅單,運費和產品采購價也便宜,重要的是資金周轉很快,再也沒有出現因壓貨而焦慮失眠的情況。
0 4
現在我有四個店鋪,只有一個專門做價值較高的產品,其他的主要是賣低價產品。目前是那些賣低價產品的店鋪的銷量依然可觀,反而是我的高價店鋪出的不盡人意。
要說在亞馬遜上賣什么產品能賺錢,這個我不好回答,因為大賣那么多。
但如果他是以下幾種類型的賣家。
我沒有相關品類的從業(yè)經驗,,到底賣什么比較好呢?”“我前期啟動資金只三萬,我選了50個產品上架,但并沒有開單,到底該怎么選品呢?!拔覜]有供應鏈資源,不認識廠家沒有熟人,能不能挑到好的產品”。
我會建議他和我一樣從低價產品開始,這樣成本投入低,資金回籠率高,最主要的試錯成本低,風險小。
最后還想哆嗦一句,如果你確定要做低價產品,千萬要避開這種3C類、紅海類。盡量選擇小投入的利基產品。
七分選品,三分運營,選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每一位賣家都能選出適合自己的產品,然后大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