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亞馬遜被不少賣家貼上了“冷血”標簽,原因無他,就是封號、封號還是封號!
無論是大賣,還是中小賣家,不管你是清白與否,亞馬遜“一刀切”的態(tài)度,讓賣家們哀聲連連,而近日一起判決不知能否讓賣家找回跨境電商的自信?
亞馬遜須無條件解封賣家店鋪
自今年以來,亞馬遜平臺大面積封鎖賣家賬號,其中不少未違規(guī)賣家被殃及池魚。對于這些無辜賣家,亞馬遜未給出正當?shù)姆馓柪碛?,同時還凍結賣家資金,下架了商品,甚至未出售的商品將面臨著銷毀的可能。
而擁有歐洲最大體量的亞馬遜德國站,其德國賣家也面臨著生存危機。
面對如此令人費解的商業(yè)行為,德國漢諾威地方法院對亞馬遜的行為評估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并命令亞馬遜公司解除對賣方賬戶的封鎖,并且不能銷毀賣方公司已儲存且尚未售出的貨物。此外,在亞馬遜對該企業(yè)解除鎖定后,仍要保障其在平臺有繼續(xù)申訴的權利。
本次判決只是一個開始,亞馬遜方面是否會反訴?一家德國地方法院,能否撼動遠在美國的亞馬遜?中國賣家通過本次事件能否看到一線生機?
我們都不得而知,但目前看得到的就是追隨近期深圳商務局出臺的扶持政策,通過獨立站的形式開拓海外市場。
就算如此,仍有許多猶豫不決的賣家逗留在亞馬遜,可亞馬遜近期頻頻出現(xiàn)的“謎之操作”或許會擊碎了賣家心中僅剩不多的忠誠度...
扣款風波
半個月前,部分賣家被莫名扣款,大多被扣除幾十萬美元,如賬戶沒有現(xiàn)金,亞馬遜會通過店鋪的其他銷售金額來抵充扣款。
對于中小賣家而言,這是難以估計的損失,不少賣家選擇斷臂自救,轉平臺或者關店鋪,無論哪種選項,都要低于所需償還的扣款金額。
而經(jīng)過一系列的猜測,這批賣家都售賣過一款“熱風梳”產(chǎn)品,部分賣家在兩年前就開賣了,但在今年5月亞馬遜突然要求賣家上傳相關合規(guī)性文件,否則將下架該產(chǎn)品。
很多賣家照做并通過一系列申訴后,仍無法進行正常售賣,甚至有賣家因一款加拿大蹦床被召回而扣款,但被扣款的賣家根本不知道這是什么,也未售賣過該產(chǎn)品。
隨著扣款事件發(fā)酵,有媒體報道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曾起訴亞馬遜,要求召回售出的數(shù)萬種危險產(chǎn)品,其中就有該類吹風機。
雖然該說明補足了扣款事件的原由,但賣家們將扣款金額倒推,發(fā)現(xiàn)剛好是此前出售熱風梳的銷售總和,這意味亞馬遜要賣家吐出已銷售許久的產(chǎn)品銷售額,實在是耐人尋味。
購買商業(yè)保險
在今年9月1日后,亞馬遜賣家只要在該平臺歷史月銷售額超過一萬美元,就必須向平臺提供保險證明。
從條例發(fā)布至今,很多賣家從抵觸心態(tài)慢慢轉化為“被接受”心理,因為不購買保險,店鋪就將面臨停售的風險。
雖然該類保險在美國企業(yè)很常見,但賣家們還是炸開了鍋,一派認為買保險增加了運營成本,另一派則認為這是在分擔賣家自身的風險。
但不管如何,買保險本身屬于中性事件,仁者見仁罷了。不過接二連三的事件,已讓賣家動搖了對于亞馬遜的信心,跨境電商的路要繼續(xù)走,雞蛋要放在不同的籃子里,獨立站的建立已被提上日程。
亞馬遜增速放緩 并不代表衰落
亞馬遜二季度財報顯示,相比第一季度44%的巨大漲幅,亞馬遜在第二季度的營收增速降至27%,而第三季度,亞馬遜預測營收增速僅為16%。增速放緩其實并不是亞馬遜方面的原因,而是去年的疫情關系促進電商行業(yè)的發(fā)展,如今消費者們能走出家門,選擇性多元化,線上購物的需求也隨之降低。
對于跨境電商,亞馬遜仍舊保持著市場絕對領先的地位,2020年亞馬遜的電商入駐率高出第二名速賣通足足10個百分點。

來源:第一財經(jīng)商業(yè)數(shù)據(jù)中心
另外,在亞馬遜大肆封號的5-7月里,跨境電商相關融資高達38起,總金額超134億人民幣。
正處多事之秋的亞馬遜,似乎只在表面上及賣家眼里顯得“火燒眉毛”,而整個跨境電商正處于上升期,野蠻生長的方式早已為過去式,整個行業(yè)朝著精細化發(fā)展前進的同時,難免會波及無辜。
跨境電商賣家形影單只,無處吐露苦水,訴說辛酸,找不到抱團取暖的港灣...而老高跨境電商俱樂部愿成為廣大跨境電商賣家的避風港、傾吐酸楚的樹洞,讓跨境電商賣家們不再單打獨斗,為其提供最前沿電商資源與信息,聚集共同揮灑汗水的戰(zhàn)友,解答行業(yè)疑難雜癥,助力跨境電商人發(fā)展!
(來源:老高電商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