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eff,Ueeshop假發(fā)品類賣家。2013年起深耕假發(fā)品類,最開始接觸的是阿里國際站和速賣通,2015年轉型做私域流量,從0搭建獨立站,目前團隊已擴大至40人,獨立站是他們唯一的海外銷售渠道。
“如果你的獨立站做了6個月,投入20萬,只出了五單,還有必要堅持下去嗎?”

這是Jeff分享的知乎跨境案例。背景同樣是做假發(fā),投入6個月時間,20萬金錢,幾乎所有引流渠道都做了,結果只出了5單。
相信很多剛開始做獨立站的賣家都可能面臨這一問題:錢花了,單沒出。Jeff基于這個案例分享了他對于獨立站引流運營的見解。
Jeff分享的跨境案例,市場渠道基本上2C的渠道他們都鋪開去做,網紅、各種廣告、聯(lián)盟營銷、聊單、直播等等,但收效甚微。Jeff作為同行,從數據分析,指出問題可能是受眾來源不對、支付流程不太友好、產品賣價高。

同時,Jeff分享總結了這個問題下的流量投放者、同行競爭者、官方代理商的解答。
流量投放者:整個購物流程存在問題。
同行競爭者:人力成本太高,假發(fā)行業(yè)比較紅海,競爭激烈,假發(fā)早期主要還是Facebook廣告投放和網紅KOL/KOC為主。
官方代理商:這個打法是沒有問題的,拿到融資的大公司做法跟他類似,但這是成熟大玩家的思路,多線作戰(zhàn)不適合小玩家,更不適合新手。
關于獨立站的引流運營打法應該怎樣,Jeff提出三個方面。
一、引流方式
關于獨立站的引流方式,Jeff認為是多樣化的,“各種付費廣告Facebook、Google、Twitter等等,KOL/KOC、SEO、聯(lián)盟、站外Deal、論壇banner等都是比較好的方式。但推廣獲客渠道應該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來?!?/span>

“像平臺banner有一些類目是非常好做的,如果把論壇深耕了,能帶來很大的銷售額,就不用投任何廣告。”
“EDM近年來打開率越來越低,像我們行業(yè)目前都是WhatsApp等等”。
二、引流成本
對于一個未知領域的探索,低成本試錯才是理智的。
Jeff表示,前期的主要原則還是要用最少的測試成本測試出有效的流量渠道。一定要計算投資回報率(ROI),按照渠道計算時,考慮到邊際成本、邊際效益,初步計算時,沒必要把人力成本、辦公行政成本等固定開支算進去。因為投入的金額不是很大,把這個算進去的話,怎么算都是虧的,后期可以算,但前期最好不要。

對于某些渠道不方便統(tǒng)計直接帶來的銷售額,比如網紅渠道,可以用Google UT標記、用BIT記錄、用優(yōu)惠券的形式去算等等方式。盡可能統(tǒng)計到其他數據,統(tǒng)計方式可以比較鏈接的點擊、視頻的觀看次數、點贊數、評論數等等,然后去分析和復盤。
除此之外,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一定要盡量去研究同行和同客戶群體的網站。最好是研究比自己稍微大一點的同行,起點不會很高,你夠得著,少走很多彎路,但不能生搬硬照,畢竟優(yōu)勢點是不能復制的。
三、產品為王
獨立站最明顯的優(yōu)勢就是LTV(life time value) 客戶終身價值。
隨著流量越來越貴,復購就顯得特別重要。相同的廣告付出,如果客戶復購,那么帶來的價值就是雙倍的。

Jeff表示“客戶復購,品牌、網站體驗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產品本身,本身的好壞才是導致客戶是否會復購的最大原因。”
當產品的特殊優(yōu)勢展現(xiàn)出來時,比如性價比,買賣就會簡單很多,也會有復購。而像有些產品本身復購頻率低的話就要考慮如何轉介紹,很多行業(yè)產品像無人機、手機、汽車,包括房子都是屬于轉介紹的會比較多。
另外,產品為王,不僅僅指單一產品,更多指的是供應鏈的優(yōu)化。有些產品你做出來的早,你就可以獲取第一波流量。

分享近尾聲,Jeff給出了供應鏈為王的案例,建議從這些公司的聯(lián)盟營銷、做法去思考,根據自身的條件做合適的戰(zhàn)略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