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象一下,當以后消費者在亞馬遜上搜索耳機或平板電視時,出現(xiàn)的是亞馬遜的自營品牌,而非您的品牌。
這將是每個消費電子品牌商的夢魘。
據知名科技網站Recode報道,亞馬遜已擁有超過70個電子產品類的自營品牌,其他品牌商會產生擔憂也不無道理。
但是人們高估了亞馬遜的威脅,特別是在消費電子產品領域。如果這些品牌商能夠巧妙地化解亞馬遜對他們造成的“危機”,那么也就不用那么畏懼亞馬遜了。
為何?小編可以給出4點原因:
1、買家消費心理已兩極分化
現(xiàn)在消費電子產品市場已分化為兩極。消費者購買科技產品通常處于兩種心態(tài):要么在乎價格,想低價購買;要么有自己喜歡的品牌,傾向于在自己喜歡的品牌里物色商品。
亞馬遜上最暢銷的電視是TCL品牌——盡管TCL是全球第三大電視生產商,但其品牌知名度相對而言并不高。而三星和索尼品牌的忠誠客戶,則已經能夠接受這些品牌越來越高的價格,受低價品牌影響的可能性并不大。
2、亞馬遜在硬件領域并不出色
雖然亞馬遜在電子產品領域成績顯著,但在硬件領域亞馬遜并沒有做得很出色。拿亞馬遜的自營品牌產品Fire Phone舉例,雖然亞馬遜極力助推Fire Phone,但出于一些原因,這個品牌很快歸于滯銷狀態(tài),其中的一個原因在于:亞馬遜的硬件沒有什么聲望。然而,在另一個全新類別上,亞馬遜則在硬件方面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例如亞馬遜的智能音箱Echo。
3、零售商間的競爭普遍
其他較大型零售商之間互相競爭的情況并不罕見。無論您對亞馬遜的自營品牌怎么看,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家大型零售商將他們低成本的產品放在其品牌競爭對手的產品旁,例如亞馬遜銷售其自營品牌Ol’ Roy狗糧。此外,美國醫(yī)療保健公司CVS也將自己的產品與競爭者NyQuil的產品放到一起,并且鼓勵消費者對這兩個品牌產品的活性成分進行對比。但是,很少有零售商只靠銷售自營產品來創(chuàng)造營收,賣家應對這種情況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壯大品牌。
4、互聯(lián)網高科技給品牌帶來新機遇
獲得CE認證的品牌在互聯(lián)網這個數(shù)字時代面臨著新的機遇。移動技術、可穿戴裝置技術等新科技使賣家擁有更多機會去打造更多的個人體驗。因為互聯(lián)網,即便是最普通的硬件也能夠變得“智能”,滿足消費者的個人需求。比如,Bragi的無線耳機能夠收集用戶的生命體征數(shù)據,幫助用戶了解自身鍛煉情況。這是品牌第一次可以通過APP和數(shù)據搭建基礎,讓每個設備對于用戶來說獨一無二。
即使品牌商有創(chuàng)造美好消費體驗的高度意識,消費者享受到的客戶服務卻往往不盡人意。但好的一方面是,任何試圖提高平均水準的品牌都具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亞馬遜旗下的國際知名電商平臺Zappos便是通過卓越的客戶服務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從飽和的鞋類市場中脫穎而出。
與其悲嘆亞馬遜越來越強大,科技品牌不如承認亞馬遜在用戶無縫購物上打造的極致體驗,并且轉攻亞馬遜品牌推廣上的劣勢。品牌商更多的是需要將亞馬遜的不斷成長看成一次次提升他們自身實力的契機,真正做出一些能夠打動消費者的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