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亞馬遜:賣不掉就銷毀!
虛假世界在資本眼里是不存在的,在瘋狂追逐利潤過程中,資本背后的真相往往讓人震驚!
英國《每日郵報》的一個記者,最近干了一件瘋狂的事:為了查清楚亞馬遜怎么處置賣不出的商品,臥底亞馬遜。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亞馬遜一年最少銷毀了300萬件商品,包括全新的電視、書籍和尿布等。
在亞馬遜的倉庫有一個專門的 “銷毀區(qū)”,用來清理那些沒有賣出去的商品的。
各種全新的玩具、書籍、小家電堆積在這里,很多都沒有拆封面,等著運往最后的歸宿地,其中不少是很多家庭狀況不太好的小孩夢寐以求的,比如說那套單價128磅的城堡積木。
此后,這些貨物被當(dāng)成垃圾一層層壓扁后裝滿整個車廂,被運往垃圾填埋場。
通過這種方法,亞馬遜成功實現(xiàn)“將庫存控制在最低水平,實行零庫存運轉(zhuǎn)”,讓維持庫存的只有那些最受歡迎的商品,從而使商品價格維持在足夠的水平,帶來預(yù)期的利潤。
亞馬遜銷毀商品的做法曝光后,在社會上引起不少爭議。
英國議會議員Guy Opperman表示,“亞馬遜應(yīng)該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恥!”
環(huán)境監(jiān)察委員會(Environmental Audit Committee)主席Mary Creagh說,“上百萬的人還在苦苦掙扎,勉強維持生活,這些全新的商品明明可以送給那些有需要的人,卻被銷毀……”
很多網(wǎng)友也有相同的疑問:為什么不低價出售這些商品?
是啊,數(shù)百萬件全新商品要被銷毀,難道一點都不心疼嗎?
其實,亞馬遜之所以會選擇銷毀產(chǎn)品,是因為大型資本化企業(yè)僅以“成本”為優(yōu)先考量。如果要妥善處理每件退貨商品,除了要擔(dān)負商品運費外,還有倉儲成本、檢查和再包裝的人力等額外開支要考量,綜合這些因素后,直接銷毀商品反而成了最劃算的手段。
2、這一幕似曾相識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美國紐約股市暴跌,由此開始,一只看不見的黑手徐徐拉開拉開1929—1933世界經(jīng)濟危機的序幕。
1929年股災(zāi)多可怕?上千人自殺,5500家銀行倒閉,3400萬人流離失所!
由于危機突如其來,很多工廠都沒有提前做好減產(chǎn)的準(zhǔn)備,造成極度的生產(chǎn)過剩,特別是牛奶企業(yè)。
于是,世界經(jīng)濟史上最詭異的一幕出現(xiàn)了:在廣大人民身陷危機困境的同時,資本家卻將大量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將整個河面染成一望無際的白色。
當(dāng)時作為初中生的小編也很難理解:
首先,這么多牛奶白白倒掉了,沒賺到一分鐘,資本家是不是有些傻?
其次,危機爆發(fā)時,那么多人在挨餓,為什么不救濟一下需要幫助的人呢?
其實,資本家這樣做,著眼點無非還是一點:賺錢!
當(dāng)時,一方面牛奶生產(chǎn)過量,另一方面危機到來后美國人對牛奶需求的急劇下降,牛奶的價格也被極大壓低。
這時候?qū)εD躺潭裕麄冇腥N處理方式:1.留作庫存;2.低價出售;3.銷毀。
第一種方式不可取,因為當(dāng)時就沒有無菌包裝技術(shù),庫存時間長了牛奶會過期,當(dāng)然最主要的是,這樣做會帶來不菲的庫存費用。
第二種方式也不可取,因為最低的牛奶價格也要包括儲存、運輸?shù)荣M用,以及上交給國家的交易稅,既然低價處理的牛奶所得的費用都沒有交易稅和交易稅高,資本家才不會這么做。
第三種方式是最合適的,因為銷毀部分牛奶后,市場上的總牛奶量才會下來,市場上的商品才能達到供需平衡,價格才能回穩(wěn)甚至上漲。
所以,如今亞馬遜清理庫存的方式,并不是什么新鮮事,而是長期以來,大家都是這么做的。
3、亞馬遜成為世界第一的殘酷真相!
仔細追究起來,亞馬遜每年都要銷毀這么多的庫存,和平臺的發(fā)貨模式有關(guān)。
大家都知道,亞馬遜平臺有三種發(fā)貨模式:亞馬遜物流、第三方海外倉和自發(fā)貨。
先說第一種,亞馬遜物流發(fā)貨是亞馬遜通過自己的物流,從亞馬遜倉庫直接發(fā)貨給客戶的一條龍服務(wù),國內(nèi)京東物流的自營模式走的就是這種模式。
再說第二種,在第三方海外倉服務(wù)模式下,貨物存儲在當(dāng)?shù)貍}庫,當(dāng)買家有需求時,第三方物流第一時間行動起來,完成商品的分揀、包裝以及配送。
最后一種,自發(fā)貨是指賣家在收到客戶訂單后,直接從國內(nèi)供應(yīng)商或者倉庫直接發(fā)貨給國外顧客,這個類似于阿里巴巴旗下淘寶和天貓的發(fā)貨模式。
而那些被亞馬遜扔掉的商品,基本上都屬于第一種由亞馬遜物流提供代發(fā)貨的商品,而這些商品通常都來自海外商家。
于是問題就來了:為什么商家會允許亞馬遜銷毀自己的商品?
因為商家得面對高額的長期倉儲費,這個費用有多高呢?
正常情況下,亞馬遜的倉儲費是每平方米22英鎊每月,約合人民幣200元。但是,隨著存儲時間的推移,倉儲費也會水漲船高:庫存時間超過6個月,費用就會達到430英鎊/平方米,約合人民幣4000元;庫存時間超過12個月,費用相應(yīng)達到860英鎊/平方米每月,約合人民幣8000元。
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個中國的商家在美國亞馬遜倉庫有占地100平米的商品一年沒有賣出,這筆長期倉儲費對商家而言將是不可承受的。
對那些亞馬遜的海外商家而言,這時他們能做的,或者把商品銷毀,或者把商品運回自己的國家。
關(guān)鍵是:把貨物從國外運回本國的費用同樣很高,而且運回過程和運回后還得面對不同的麻煩,所以,干脆直接將商品銷毀得了。
對亞馬遜而言,只有出清完賣不出去的庫存,他們的平臺體系才能保持良性的循環(huán),更重要的是,一批競爭力不強的商品成為一顆顆棄子被扔掉后,還能維持市場對高性價比商品的饑渴度,亞馬遜平臺的超高利潤才能得到保障。
這,就是亞馬遜成為世界第一的殘酷真相。
來源:電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