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英國《衛(wèi)報》報道,英國最大的工業(yè)創(chuàng)新公司之一戴森宣布將總部從英國遷移至新加坡,以滿足亞洲業(yè)務急劇增長的需求。
來源:衛(wèi)報
據《衛(wèi)報》報道,戴森CEO:我們搬離英國是為了迎接未來挑戰(zhàn),并不是因為英國脫歐。這個言論一發(fā)表,衛(wèi)報都看不下去了:“Come on Mr Dyson,你去挑戰(zhàn)啥?”
連戴森總部都要搬家了,脫歐影響到底有多大?
英國脫歐協議再次延遲
據BBC最新報道,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再次推遲脫歐協議在英國議會的表決日期投票最晚將在3月12日舉行。
來源/BBC
預計的表決日期距原定的英國脫歐最后期限——3月29日僅有17天,梅姨的“拖延戰(zhàn)術”看上去非常冒險,相當于把脫歐懸念保留到最后一刻。
來源/The Times
這次的表決協議也將是談判一年多來的重大突破之一,然而縱觀整個脫歐事件,不難發(fā)現此次脫歐對英國的經濟造成不小的影響。
各大投行紛紛撤出倫敦
“脫歐”之后,意味著英國不再享有自由進出歐洲大市場的便利條件,總部設在倫敦的金融機構如果想繼續(xù)向歐洲大陸銷售金融產品和提供金融服務,需要重新申請牌照,獲取市場準入。
EY的研究報告顯示,截止到去年,在英國的222家銀行、保險、投行等領域的大型金融機構中,有59 家宣布了要將其在英國的人員和業(yè)務遷到海外的計劃。
一些設在英國的跨國金融機構出于避險等需要,已開始或計劃將部分業(yè)務遷出英國。
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花費 1.25 億歐元在都柏林買了一棟辦公樓命名為Capital Dock,大樓將容納1000名員工,而這還只是摩根大通應對英國脫歐措施的一部分。
按照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 的說法,從倫敦轉移到其它地方的摩根大通員工數量可能多達 4000 人。鑒于脫歐將給倫敦金融業(yè)帶來的沖擊,摩根大通選擇離開并不意外。
高盛
2017年年底,高盛宣布英國退歐后的歐洲總部選址為兩個部分,一個在德國法蘭克福,一個在法國巴黎。
高盛首席執(zhí)行官貝蘭克梵(Lloyd Blankfein)表示,這兩個城市將在2019年3月英國正式退歐后成為高盛處理歐洲事務的中心。Blankfein說,英國退歐令銀行不得不將原本集中于倫敦的業(yè)務分散。
渣打銀行
渣打銀行也表示,計劃在東歐擴張,設立新辦公室,招聘約500名員工。
英國本土的金融機構
不僅僅是國際企業(yè),英國本土的金融機構也意識到形勢不妙,開始做“二手準備”。巴克萊銀行、皇家蘇格蘭銀行、渣打銀行和匯豐銀行都在考慮在歐盟成員國設立自己的辦公室。
來源/PEXELS
面對一個又一個的政策變化的消息,對留學生來說想在英國找到心儀工作的難度也越來越大,諸多同學難免會覺得自己“留英夢”岌岌可危。雖說目前英國脫歐的具體細節(jié)還未正式落實,但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才能避免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留英艱難,留學生選擇回國,來得及嗎?
根據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大多數海歸留學生回國后才發(fā)現就業(yè)實際狀況不如預期,包括求職不順、薪資低、競爭優(yōu)勢不明顯(甚至不如沒有留過學的同儕)等原因?!吧嘀嗌佟币殉啥ň?,海歸群體中近七成具有一定的海外工作經驗,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海外“老員工”選擇回國。
來源/全球化智庫
不難發(fā)現,其主要原因在于隨著近年來出國留學人數的高速增長,“海歸”這個詞也跟著發(fā)生著從精英標簽向單純身份的轉變、從好工作高收入的象征向普通工作甚至向“低收入”轉變。而“留學這筆昂貴的投資,還能否換來超值的回報?”也成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來源/PEXELS
2019年以后回國的海歸還值多少月薪?
國內的媒體們對于海歸的描述,往往離不開以下幾種:“海歸們的 收入待遇確實極低,甚至連都不如農民工的收入水平?!薄盎ㄙM40萬留學、 回國期待月薪1500元”“博士生比不過本科生、 留學生不敵國內土著”“ 近半海歸稅后月入6千以下,留學生薪酬相差逾10倍”......
四成以上海歸的稅后月收入低于6,000元人民幣。《中國留學生回國就業(yè)藍皮書》數據顯示:
·73.5%的博士生、86.6%的碩士生、88.0%的本科生月薪不到1萬元
·32.8%的博士生、40.86%的碩士生、47.74%的本科生月薪低于5000元
·46.4%的海歸對目前的工作不滿意,70%的海歸認為現有薪資水平低于預期
對于回國工作薪資報酬的問題,70%受訪者承認低于預期,只有1%表示比預期高,另外的三成則認為收入符合期待。
(來源: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