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9月開始,義烏大批賣家銀行卡被凍結,相信大家也都有所耳聞。


更多新聞傳聞不勝枚舉,主要還是因為20年的疫情,導致外商進不來國內,付款只能通過一些其他灰色甚至黑色渠道轉款人民幣到國內。造成嚴重的洗錢嫌疑。
當然我們做跨境電商B2C業(yè)務的,和我們貌似相關不大。但是12年財政部的92號文件和13年的96號文件,從那時候開始,國家對于我們跨境電商已經開始關注。再到19年20年央行對于大額現金的管理政策,我們跨境電商的財務和稅務,合規(guī)路線走的越來越急,越來越快。

接下來,國家對于我們跨境電商出口給了很多優(yōu)惠政策和出口流程的優(yōu)化,但同時對我們資金的監(jiān)管也原來越嚴格。政策可以給你方便,稅收可以給你優(yōu)惠,但你必須合法合規(guī)的去做生意。這就是我們國家對我們跨境電商的態(tài)度。

同時對我們個人和企業(yè)資金的現金流和資金流的監(jiān)管也是越來越嚴格,稍微有點超過國家限額,就有可能接到銀行以及相關機構的電話詢問,詢問你的資金來源,核查你的資金流向。
如果你解釋不清楚,最高58%的稅金補繳以及不定金額的罰款,讓你辛辛苦苦奮斗兩年,瞬間一夜回到解放前。


那作為我們跨境電商賣家,又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我的財務又有哪里不合規(guī)呢?我的資金又是哪里不合法呢?我又應該怎么去規(guī)避風險,同時提高企業(yè)利潤呢?這也是自從18年開始,我們跨境電商大賣最關心和關注的問題。所以到去年為止,我們也幫各位同學盤點了我們前輩的一些經驗和教訓,總結了一套目前被我們所熟知的公司:ANKER,AUKEY等大賣所走通的一條合規(guī)路線。
其實我們做跨境電商的,最關心的就是在于五個方面:采購,出口,收款,結匯以及企業(yè)管理
大家看一下這張圖,是不是感覺很熟悉?是不是我們現在在使用的一個做電商的大致的業(yè)務流程

那我們在走這個業(yè)務的流程中,又有哪些方面是不符合我們國家法規(guī)的呢?或者是說對我們資金和企業(yè)是有風險的呢?
首先在采購時,使用私卡交易,金額巨大且交易頻繁,易被銀行監(jiān)管;無票采購,從未讓供應商開具增值稅進項發(fā)票,也需自行承擔相應的稅務損失
然后就是在出口時,絕大部分貨物走雙清包稅,沒有用自己公司的抬頭正常報關,無票采購和小包出口貨物無法合理申報出口,出口數據無法沉淀,資金無法正常結匯至公司對公賬戶
接下來就是關乎我們錢袋子的地方,收款的時候,多個店鋪賬號的收入無法在法律及財務角度上確認為主體公司收入,并且店鋪賬號與第三方收款公司不一一匹配,無法合理解釋資金來源及所屬權。
然后就是結匯的時候,絕大部分銷售收入由第三方支付平臺直接提現至國內個人私卡,金額巨大且并未做稅務處理,資金來源無法向國家合理解釋,可能引發(fā)稽查風險
最后就是在企業(yè)管理方面,很多企業(yè)都是私卡發(fā)員工工資,未依法為員工申報個稅、繳納社保,導致員工無法申請銀行低息貸款,沒有合理保障員工權益,可能引發(fā)勞動糾紛。這一點小編之前在民生銀行工作的時候是深有體會。想辦貸款但是沒有代發(fā)工資?那你就算能辦下來,你的利率上浮也比人家多幾個百分點。三十年下來,多支付幾萬塊錢利息。
那知道了我們的問題所在,我們應該怎么去規(guī)避這些風險?怎么去合規(guī)處理自己的資金?同時怎么去通過合法的途徑去增加企業(yè)的利潤呢?又怎么去提高自己企業(yè)競爭力呢?
由于篇幅有限,這次只能聊到這里了,等小編把后面的整理好,在下周會給大家更新上面我們所提到的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同時分享一些財務會計的一些日常工作提高效率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