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嘉偉KiahWee,魔幻的2020年,就這么過去了。
回過頭看,大家都不會否認,2020年是TikTok在國內發(fā)展的歷史元年。
從春節(jié)后的發(fā)端,到7、8月份的互聯(lián)網圈大熱,再到年底的悶聲優(yōu)化發(fā)展。
這一年,誕生于2017年5月的TikTok,走過了抖音在國內近兩年的發(fā)展路徑。
國內抖音在2018年底進入電商快車道后,陸續(xù)經歷了櫥窗熱,小黃車熱,最終發(fā)展為今年的直播電商熱。
TikTok雖然還沒有大范圍開放購物車功能,抖+功能也如待嫁閨秀一般,沒有大大方方的公開宣傳。
TikTok是否也會復制國內2019年的書單、養(yǎng)生茶暴富案例?是否會繼承國內2020年的直播帶貨熱潮?
這一切未知,都交給了2021年。
關于TikTok的電商,在2021年,將發(fā)生什么?
我個人有4點判斷:
1.TikTok免費流量玩法,在2021年上半年內仍然是主流;
2.TikTok電商生態(tài)的核心轉折,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付費玩法+用戶標簽;
3.私域流量、To B的變現(xiàn)玩法,會越來越多;
4.以TikTok為首的視頻電商形態(tài),將讓2021年成為全球直播電商的元年。
先和大家分享兩個核心觀點:
第一:TikTok的購物邏輯和Amazon等平臺電商完全不同;
為什么這么說呢?
我們拿國內熟悉的平臺電商淘寶來做類比。
我們刷淘寶,特別是女性用戶,是刷著刷著,看到這個就下單了,看到這個,也不錯,也下單了。
男性用戶最簡單,有購物需求--搜索--下單,就完事了。
OK,TikTok的購物邏輯呢?是被某個特別的一款商品,打動了,激起了購物欲望,就下單了。
所以TikTok的核心是“激起購物欲望”,如果我們的選品不能觸動用戶,OK,他就滑走了。
這里面又涉及到一個現(xiàn)象,TikTok的這種購物邏輯,更適合小賣家。
TikTok是單品為核心,不需要鋪貨、不需要海量的SKU,不需要特別重的店鋪運營。
也正是基于這第一個想法,我們可以大膽預想第二個想法:
第二:TikTok的流量特性,提供了素人品牌發(fā)展的機會;

我昨天在星球分享了最近搜集的案例,關于完美日記、花西子、三頓半這些新生品牌的。
TikTok的流量特性,之前有從用戶特征來分享過,大家也都很清楚,偏年輕化+全球分散+文化差異。
今天想分享的,是另外一個角度。
我還是拿淘寶來舉例:
當我們打開淘寶,打開搜索框時,會有兩個方向:一個是搜品牌,比如花西子粉餅,比如耐克椰子,或者搜蘋果手機,對吧?
另外一個呢?是搜品類,華為mate40手機殼,多功能插線板,甚至是柿子餅。
第一類基本上很難進入了,因為這些商品的客戶心智,已經被固有的品牌占領了。
如果你想買手機,大部分人,現(xiàn)在估計就蘋果、華為兩個選擇,設置就蘋果一個選擇了。
第二類其實是有機會的,首先是因為沒有一個強勢的品牌,沒有強勢品牌,就意味著用戶沒有特別傾向的選擇。
而且有品牌占領的市場,流量成本都不便宜。
其次,是這些品類的商品,價格一般不高,質量相差不大,用戶并沒有特別的品牌期望,只要能用、能解決問題就行。
從這個方向來看,TikTok的流量特性是什么呢?
低成本。
而且TikTok是巨大的低成本的流量。
這就給我們針對第二類產品做一個素人品牌,提供了機會。
之前我和廈門做供應鏈的讀者聊,他就提到,國內抖音捧紅了很多新生品牌,TikTok肯定也有機會。
我非常認同,如果我們把TikTok當做小紅書,上面有1000個素人,集中時間段,幫我們推同一款產品,做同一款產品的測評,是否會讓用戶認為這是個非常值得入手的網紅新品?
運營1000個賬號其實很簡單。
本來今天想分享4個判斷的,新年了嘛,沒想到寫前奏就寫到這里了,這兩天整理下,再集中分享對于2021年TikTok+電商的想法。
來源:TK增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