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馬遜運營老鬼分析:中小賣家團隊運營要如何操作才能賺大錢?
跨境知道
- 2018年11月22日 10:52
- 2229
- 0
- 2
在課堂上,我經常強調,對于幾乎所有的亞馬遜中小賣家來說,做亞馬遜的目標有且只能有一個,那就是賺錢,至于理想和夢想,等賺到錢之后再說。
對于我們的團隊,也一直是圍繞“賺錢”這個目標來開展工作的。
在人員配備上,盡可能的精簡,“三個人做五個人的活,發(fā)四個人的工資”,員工滿意,更有干勁,同時也不致于人浮于事閑得無聊亂生是非。當然,賺錢這件事雖然是靠人來實現(xiàn)的,但僅僅有人還不夠,要想達到賺錢的目的,核心是能夠把產品以合適的價格賣出去,且在銷售的過程中,沒有太多不相干因素的干擾,這對于亞馬遜賣家來說尤其重要。
什么是不相干因素呢?比如,侵權被投訴,盜圖被投訴,換季清倉,被人跟賣玩貓捉老鼠等等,而這些,在我們的運營中,都是不曾出現(xiàn)的。
為了避免運營中侵權被投訴,我們在選品階段就會做好嚴格的評估和把控,不帶任何投機心理的,對于任何存在潛在侵權風險的產品,直接否決掉。市面上有那么多產品可選,何必糾纏和糾結于存在侵權隱患的產品呢?我對團隊的規(guī)定是,凡是灰色的,堅決不觸碰。而侵權類產品,就是我們選品過程中一定要避免的雷區(qū)。
產品圖片,更是毫無疑義的全部自己拍圖,一方面可以綜合平臺上同類賣家的精華,融入自己的產品圖片中,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可能遭遇的被競爭對手投訴盜圖的風險。很多賣家為了節(jié)省一點拍圖費用,費盡心機從Ebay, Aliexpress, 阿里,淘寶上找圖過來,或者從供應商處拿圖過來,這些都避免不了被原圖拍攝者投訴。運營得正好的時候突然遭遇投訴,整個運營節(jié)奏就會被打亂,甚至會導致被平臺移除銷售權限,何必要遭受這樣的折騰呢?!
還有,在產品的選擇上,我們絕對是把“剛需”放在選品的首位。什么是剛需?用戶對產品功能的需求大于對產品的顏色、外觀、尺碼、款式等所有外在因素的追求的產品。一個是需求,一個是追求,一字之差,用戶在做購買決定時的行為和心理卻會有天壤之別。剛需的產品,對消費者來說,不過度的挑揀,對賣家來說,更容易聚焦客戶,客戶聚焦在一起,打造爆款才成為可能。當然,在剛需的基礎上,我們尤其加入避免季節(jié)性明顯和跟新?lián)Q代頻率高的產品。圣誕類產品在現(xiàn)在絕對屬于剛需,但如果圣誕節(jié)過后你還沒賣完,也夠糟心的了,而如果在圣誕之前你過度樂觀,實際銷量出現(xiàn)嚴重偏差,有兩三成的庫存,估計賺到的錢也基本上就全泡湯在庫存上了。正是因為此,我們在選品上,對這類產品堅決避免,固然有人可以在這類產品上賺得盆滿缽滿,但這些不是我的菜。
再來談談被跟賣的問題。相信對于很多賣家來說,今年的運營中最鬧心的其實是自己辛苦打造起來的產品被跟賣了,趕又趕不走,不趕吧,銷量被分食掉不說,還可能因為跟賣者產品以次充好而無端的收到差評。該怎么避免呢?做品牌備案?向亞馬遜投訴?參加透明計劃?你會發(fā)現(xiàn),所有的這些都收效甚微。雖然我們不能說亞馬遜在處理跟賣上包庇袒護,但也確實是一定程度上的不作為。那該怎么辦呢?作為賣家,我們自然是避免不了被跟賣的,但也必須說,我們所遭遇的跟賣也著實不多。為什么?第一,在產品上,我們盡可能做到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的差異化,可能是包裝,也可能是一個別致的標簽或者配件,總之,盡量確保自己產品的獨特性;第二,在選品時,我們避免選擇熱門產品,凡是能夠日出千單的產品,在選品階段就被否決了,我們不想在最激烈的競爭中去虎口奪食,我們寧愿在一個偏冷門的品類和產品上,依托于剛需這個基本要素,每天能夠穩(wěn)穩(wěn)的出上三十單或者只有二十單也行,一個月下來,單款產品可以穩(wěn)穩(wěn)的實現(xiàn)一萬兩萬的利潤,足矣,而這些“小蝦米”級別的產品,也很難進入到跟賣者的視野中。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一個偏冷門的產品,又何嘗不是如此。
我們一直沒有成長為大賣家,我也一直沒有成為大賣家的野心,因為我只想沿著當前的路,穩(wěn)步前進,也許只是每月進步一點點,但不受太多的非運營因素的干擾,按部就班的,實現(xiàn)在運營上賺錢的目的,足矣。
在運營上,我們不做刷單,不做鋪貨,不過度渲染產品,不追求高逼格和大而全,只是用很少的產品,很精練的團隊,甚至連廣告投入都非常有限,把成本盡可能的做到最低,然后把利潤維持在合理的水平,確保著穩(wěn)定的訂單和利潤,也沒有太多的庫存,也不用操心物流費用和倉儲費用成為不能承受之重,就這么簡簡單單的,穩(wěn)定的投入,穩(wěn)定的產出,每個月都保持著正向的流水,能看到每個月的利潤,我知足了。
這段文字,是對一位同學詢問的解答。同學在詢問中嘆息:好不容易流量通過站外引流帶起來了流量,結果還招來跟賣,從投入產出比來看,所謂的Q4 賺錢的利潤還不如前三個季度,卻還承擔著比平時翻了3倍的倉儲費。同學有點困惑,希望我能結合自己團隊的運營經驗給一點答案,于是就有了這篇文章,希望對閱讀的你或多或少的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