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你選一款產(chǎn)品的時候,可能會遇到哪些風險?這個是我們在選品前期需要做的一些準備工作。

第1個,海關查扣的政策風險
海關查扣的政策風險,這個大家應該都很容易理解,比如你的產(chǎn)品可能會侵權,或者是有認證證書的一些問題會遇到海關的查扣。
第2個,貨運散貨的風險
就是說你的產(chǎn)品其實沒有問題,但你跟別人拼貨一起走的時候,比如海運,跟別人拼柜時別人的貨出問題,那你的貨可能會受連帶責任,會一起被扣下來。
第3個,專利認證
專利是什么呢?就是說你會不會有侵權的可能性。我咨詢過做專利證書的公司,現(xiàn)在做一個外觀專利,美國大概需要將近一年時間,要將近1萬塊人民幣左右。歐洲會快點,三四個月左右可以做外觀專利,外觀專利才是最有效的,在亞馬遜上面是打擊同行賣家的,或者打擊相似產(chǎn)品的一種手段。

發(fā)明專利的話,亞馬遜的調(diào)查周期時間太久太久,而且成功概率是比較小,所以說現(xiàn)在大部分都是做外觀專利。認證,3C產(chǎn)品認證就太多了,比如說藍牙類的產(chǎn)品一定要藍牙認證,還有電池的認證,如果說是醫(yī)療器械類的產(chǎn)品,要注意一下FDA的認證等等。
第4個,關稅
不同國家的稅收政策不一樣,前期一定要了解清楚。有些人是有做出口退稅的,不同類目的產(chǎn)品退稅比例是不一樣的,所以這個東西了解的越清楚越好,也就是說低客單價產(chǎn)品你很多東西都是跟成本控制有關系的,這些東西都會關系到你的運營成本。
第5個,站內(nèi)平臺政策
要關注這個產(chǎn)品在平臺上面是不是有政策限制?需要什么類型的證書?是否有侵權的可能性?如何防跟賣?并不一定說你不去攻擊別人,別人就不會去攻擊你,這個類目下面別人到底做了多長時間?他們到底是什么樣的賣家有沒有可能會攻擊你,如果他們攻擊你有什么樣的預防措施,這個也需要在前期想清楚。
第6個,備貨策略
第一次出去要備多少貨?什么時候補貨?遇到差評投訴要怎么解決?退貨率可能是多少?比如說在旺季的時候,會員日、圣誕節(jié)、黑色星期五,會不會遇到延期入倉的情況?
這些都是在運營當中可能遇到的風險,低客單價的產(chǎn)品抵御風險的能力很差,利潤空間不太好把握,推廣的成本也很高,如果這些東西你不去了解,不去注意,后期費用會多到你放棄做亞馬遜都是有可能的。
來源:跨境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