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貿(mào)江湖飄,事出詭異必有妖!
這恐怕是外貿(mào)圈里中招最多的兩種外貿(mào)騙局,即使很多老外貿(mào)都有一時不慎踩進陷阱的慘痛經(jīng)歷。
No.1
釣魚
也許你要說,釣魚這樣歷史悠久又屢見不鮮的騙局,應當是外貿(mào)人入行后的防騙第一課了,怎么還會有人中招?
它的突破口在于防不勝防。
哪怕是從業(yè)十余年的老外貿(mào),一時不慎也會有馬失前蹄栽在釣魚騙局上的經(jīng)歷。
因為,一方面買賣雙方在明,騙子在暗,騙子可以潛伏著、觀察著,等待機會一擊得手;另一方面,供應商即使保證了自己這邊沒問題,也擋不住客戶那里出紕漏。

不久前在福步看到一個帖子,說的是賣家郵箱被黑之后,騙子一直潛伏,直到買賣雙方訂單都談的差不多了,騙子出現(xiàn)截胡,黑進賣家郵箱,把自己的賬戶發(fā)給買家,一鍋端了貨款。
還好賣家及時發(fā)現(xiàn)不對,聯(lián)系上了買家讓他趕緊跟銀行扣住貨款。沒想到“藝高人膽大”的騙子竟然劫持了郵箱,反咬一口,告訴客戶他才是真的賣家!
客戶此時已經(jīng)騙子、賣家傻傻分不清楚,既不相信騙子,也沒相信真賣家,最終是拜托了自己在中國的朋友來核實,才擺脫了騙局。
還好這件事有個好結局,買家既沒有被騙了貨款,也沒有因為混亂而放棄了訂單。
但更多人不會這么幸運!所以做外貿(mào),首先要學習的就是如何鑒別釣魚。
比較常見的釣魚跡象是,通過各種手段讓你輸入郵箱賬戶和密碼。比如:
① 做一個假網(wǎng)站,需要你的郵箱賬戶和密碼登錄才能夠查看所謂的“采購信息”。
② 假冒B2B平臺、企業(yè)郵箱的客服郵件(山寨版的郵件地址與正主郵件地址只差一個字母,稍一疏忽就區(qū)分不開),說你的賬戶有風險,讓你通過郵件中的鏈接去修改用戶名和密碼。
③ 假冒B2B平臺的詢盤,需要點擊按鈕跳轉到山寨版的官網(wǎng)頁面,輸入郵箱和密碼login才能查看具體內(nèi)容。
④ 詢盤中有鏈接,需要點擊鏈接打開查看。
⑤ 詢盤中有不明附件。
不管你做了多少年的外貿(mào),仍然需要牢記這些防釣魚的方法:
① 絕不在任何非官網(wǎng)的地方輸入郵箱賬戶和密碼。
② 不點擊任何不明來源的鏈接或附件,包括“l(fā)ogin”“click here”“update now”等圖片按鈕。
③ 定期修改郵箱密碼,電腦定期殺毒。

④ 與客人互加WhatsApp等即時聊天工具,約定匯款前會double check賬戶信息,并強調(diào),如果更換賬戶信息,一定要通過即時聊天工具或電話再確認一遍。
⑤ 購買企業(yè)郵箱,設置登錄保護,開通登錄提醒,定期查看郵箱登錄情況。
No.2
代付款
這種騙局曾一度被視為無解,但其實它仍然是利用了人性的貪婪,或者是不謹慎。
“代付款”的陷阱是這樣的:
買家堪稱“天使”,下訂單后竟然打了遠遠超過訂單金額的一筆錢過來(甚至會一筆接一筆匯來更多的錢),更奇怪的是,這筆錢往往不是從買家所在的國家打來的。
此時買家說,多打的錢是希望賣家作為其在中國的代理,轉給其他中國供應商的,可以支付給賣家一定比例的傭金。
賣家一想這事多好,不僅自己收全了貨款,還能從中賺一筆零花錢,一點風險也沒有。
萬萬沒想到的是,不久之后就有個貨款匯出地的公司找上門來,說自己遭遇了釣魚,錢被黑進了賣家的賬戶,并報警要求凍結賣家的賬戶、返還貨款。
而此時賣家已經(jīng)按照“客戶”的指示把錢轉給了“其他中國供應商”。于是只能進入漫長的自證清白的過程中,勞心勞力不說,還有可能面臨賬戶被封被凍結的風險。
這種騙局說白了就是“洗錢”,而你成為了騙局的一環(huán)。
如何破解?
在面對買家所在地與付款所在地不一致的情況時,多提一個需求:
要求與付款公司核實,查明是否屬實。一般騙子在這時就會意識到,你可能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他的套路。如果“買家”就此消失,那基本可以斷定是個騙子。
對于給客人提供“采購代理”的外貿(mào)人,切記你的職能不應該是簡單的“出租賬戶”。要幫客人代付款,可以,但必須是在跟進訂單的情況下,再幫付該訂單相應的款項相對才會安全,代付款時也要讓對方提供授權書等證明。
《錢江晚報》7月23日報道《“詹姆斯”在中國圈了十多位阿姨當女友,找了個代理收貨款,這個局太可怕》
No.3
主動要求賣家投保
這類案例的典型特征是:
新客人第一次合作,在談及付款方式時要求做D/A或O/A,當你產(chǎn)生懷疑、退縮時,客人說:我也知道第一次合作缺乏信任,不放心的話你去中信保查我嘛!
請你仔細想想,中信保是保護供應商的,買家主動提這一出,是想干啥呢?

騙子搞這一出,只是想降低你對他的警惕心,進而能夠答應風險極高的支付方式!至于中信保會不會賠付,你覺得騙子會在意?
那么遇上這樣的騙子,中信保賠不賠?
答案是否定的!中信保保障的是商業(yè)信用風險,不是商業(yè)詐騙風險!
你可以通過中信保調(diào)查買家的信用,但是,與你簽訂合同的買家是否真的就是受調(diào)查的買家,這一點中信保是不管的。很多騙子也正是利用這一點讓供應商放松了警惕,輕易騙走了貨物,中信保也因虛假貿(mào)易而拒絕賠付。最終賣家兩頭空。
這類騙子的共同點是:
① “買家”對產(chǎn)品本身并不是非常上心,對價格也不太在意,很容易成交訂單,專業(yè)的要求不多,驗貨也不嚴格,概括來說就是:除了付款方式,其他一切好談。
② 付款方式非常苛刻,僅限于賒銷,基本不給定金。
③ 郵箱并非是合同簽訂方的企業(yè)郵箱,或者僅與該郵箱拼寫非常相似。
④ 收貨地址與合同簽訂方的地址不符。
鑒別方法是:
① 讓買家打一筆定金,不需要太多,只需證明其公司賬戶確實是從中信保拿到了信保額度的那一個。
② 通過其他官方途徑(比如公司官網(wǎng))找到真實買家的聯(lián)系方式,再次確認采購是否確有其事。
綜上,也請大家長個心眼,如果遇上了對產(chǎn)品一竅不通、也不怎么討價還價、下單還神速的買家,問問自己,你平時買彩票中過獎嗎?
來源:焦點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