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客戶在亞馬遜上搜索總是很容易找到另人滿意的產品,那么也就沒有人會去點擊廣告了。所以為什么亞馬遜成為了增速最快的廣告商,也就不難理解。
這一結果也并不是偶然的,谷歌和Facebook這兩家公司早已在美國廣告市場形成了雙頭壟斷的局面,而現(xiàn)在亞馬遜的廣告增速快于了谷歌和Facebook,在這背后最強的驅動力其實也是亞馬遜最大的“缺陷”,即它的搜索。
雖然亞馬遜平臺是完全靠搜索來實現(xiàn)產品購買的,但從很多方面來說,它的搜索是做的不夠好的。雖然亞馬遜的廣告的出現(xiàn)無法解決搜索的問題,也無法解決發(fā)現(xiàn)產品的問題。但是,它能夠讓賣家以一種可預見的方式接觸到他們產品的受眾。
在《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里有這樣一段話:“在亞馬遜的搜索引擎上,大約有70%的關鍵詞搜索都是針對通用商品的,這說明消費者都是輸入跑鞋或者睫毛膏等廣泛的名詞來搜索商品,而不是明確輸入耐克跑鞋或者巴黎歐萊雅睫毛膏。這就意味著新的品牌有很大的機會戰(zhàn)勝老的品牌,而亞馬遜也面臨著一個艱巨的挑戰(zhàn)——從數(shù)千個品牌中選出贏家?!?nbsp;
有的時候亞馬遜選出來的贏家剛好是消費者想要的,但有的時候則不是,這就是亞馬遜廣告存在的原因。
當消費者搜索“跑鞋”時,最終會購買最初幾個搜索結果中的一個,這就是在搜索結果中排名靠前的優(yōu)勢。但是這個搜索詞不能給予亞馬遜足夠多的信息來決定搜索結果。所以,就算亞馬遜掌握了關于消費者訂單歷史的海量數(shù)據(jù)、數(shù)百萬人的購物歷史、數(shù)以百萬計的評論和評級、數(shù)十億的轉化率組合以及幾十個指標,它的搜索能力也只能止步于此。
這也是為什么亞馬遜在便利性和配送方面處于領先地位,而不是在產品發(fā)現(xiàn)或推薦方面。如果消費者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服務,亞馬遜可以做得比其他平臺更好,但如果消費者想要瀏覽和發(fā)現(xiàn)商品,亞馬遜還是無法提供出色的服務。因為購買和購物并不是一回事。
互聯(lián)網使得任何來自世界各地的產品都有可能出現(xiàn)在亞馬遜上。但消費者如何找到你的品牌呢?答案是,廣告。所以亞馬遜也在正成為一個“付費游戲”平臺,因為對于品牌賣家而言,想要讓自己出現(xiàn)在搜索結果排序的頂端,讓消費者容易發(fā)現(xiàn),就需要支付高額的廣告費用。
因此,從某種層面來看,也可以說亞馬遜上的廣告正在“擾亂”亞馬遜平臺。